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 卜松竹 通讯员 许长征) 七夕将至。昨日上午配资官网查询,由黄埔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穗东街道办事处主办的“艺创全运 魅力非遗”——2025年黄埔乞巧文化交流活动拉开序幕。
“艺创全运 魅力非遗”——2025年黄埔乞巧文化交流活动 摄/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维宣
开心果壳也能变成乞巧作品
黄埔是“广东省乞巧之乡”,乞巧文化最早可追溯至民国时期,历经百年传承,已形成独具特色的工艺表现形式和民俗风貌。乞巧非遗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通过精湛的乞巧技艺,利用身边随处可见的米粒、花生、红枣……甚至开心果壳等,化平凡为神奇,创作出一个个生动别致的乞巧作品。
黄埔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乞巧分会会长陈秋敏介绍,此次展览的作品以即将举行的第十五届全运会和纪念红线女100周年诞辰的“粤剧”为双主题,通过精美的乞巧作品展现全运会的运动风采、现代生活的幸福图景、历史典故以及黄埔民俗风貌,风光、人物、花草各擅胜场。
小学生参展,参与乞巧作品创作助力成长
据悉,此次展出作品涉及了多个非遗代表性项目,不仅有乞巧,还有广绣、珠绣、剪纸、龙舟龙头龙尾制作等多项非遗技艺,共设18个贡台,汇聚了黄埔区内16家祠堂、1所学校及黄埔区民协工艺人的200余件精品力作。
庙头小学马上就要进入五年级的魏歆娴的刺绣作品《花语》也在展览中展出。她告诉记者,自己从三年级开始参与到乞巧活动当中,在老师的指导下深深体会到这一传统民俗的独特魅力。此次作品虽然花去了不少时间,但乐趣满满。参与乞巧作品创作也与校园的学习相得益彰,助力自己成长。
活动开幕式上,由近日首发的《黄埔古韵经典》丛书《非遗民俗卷》编委之一、黄埔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欧阳镇波介绍了《非遗民俗卷》的编撰情况:该卷精心挑选并呈现了19项黄埔最具代表性的非遗代表性项目,通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使读者能轻松领略黄埔非遗与民俗的独特韵味。
此外,记者了解到,展览期间,主办方还将特别安排老、中、青三代乞巧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示技艺,让观众近距离感受传统手工艺的精妙与传承的生生不息。
广府民俗专家、一级作家曾应枫说配资官网查询,这场活动充分体现了传统民俗文化的生生不息。在庙头,老一辈村民与新生代都有足够的热情投入到“拜七姐”(即乞巧活动)当中。这让寄托着人们美好期盼的“传统”在今天更加流光溢彩、熠熠生辉。
盛宝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