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钟建军 于洋北京配资网
9月11日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烟台东方航天港卫星数据产业园,举行“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系列现场记者见面会“‘链’出新业态”专场。东方空间(山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彭昊旻介绍火箭研制中的创新故事。
“东方空间是一家制造运载火箭并借此把各种航天器送到外太空的民营企业,”彭昊旻说,“大家可以把我们看作是一家自己制造交通工具来承揽业务的快递公司,只不过区别是我们往天上送件。眼下我们承揽的快件是各类人造卫星。”
东方空间研制的首型火箭“引力一号”经过3年的高效研制,于2024年1月11日从东方航天港登船,在烟台海阳海上首飞成功。首飞后成为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国内民商最大火箭。
“我们在火箭研制过程中,进行了许多尝试和创新。”彭昊旻说,在“引力”系列火箭设计之初,将箭体结构模块化——统一了火箭芯级与助推器的直径、将固体助推器与芯级发动机的接口标准化,这种标准化设计,可以支持生产环节中集中备料和快速批量化制造,也可以根据未来任务需求灵活调节配置,像火箭像积木一样,大大提升了“引力”系列火箭生产效率;研发的充气式防护罩(又称“气膜火箭防护罩”)是火箭发射保障体系中的一项创新技术。这项技术类似于“充气城堡”,相当于给火箭穿上了“羽绒服”,替换掉了传统的火箭金属防护服,通过技术创新降低了成本;“引力一号”在“东方航天港”5公里内完成总装、测试、发射全流程,通过地理集中化与流程集约化,“前店后厂”的发射模式彻底重塑了传统火箭发射流程,是一项重大模式创新。相比传统陆上发射场,效率提升显著,最高可实现“一周一箭”的发射频率。
展开剩余15%彭昊旻透露,目前,东方空间的第二型“引力二号”大型可回收液氧煤油火箭正在进行方案设计,预计2025年底具备首飞条件。“引力二号”大型可回收液氧煤油火箭以极致性价比、高轨发射、可回收为主要特点北京配资网,运载能力提高至15吨,成本降低至SpaceX水平,能够满足大型卫星组网及中高轨发射需求,实现国际一流商业航天发射能力。
发布于:山东省盛宝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